疏风幽籁动禅空

  ——拜谒株洲石峰禅寺


  石峰禅寺非名寺,历史也不悠久,我也是无意中在地图上看到它,然后前往的。在长株潭城铁“九郎山站”下车,沿车站后面的马路前行1000米即到,离秋瑾在株洲的故居也不太远。

  九郎山是李世民赐名的,因为有九个郎中在这里救了他。这里离市中心有点远,只有一趟在公交清石基地发车的89路公交车通达,所以,石峰禅寺也就少有人问津,从我进寺到出寺一个多钟头,陆续前来的香客不到10人。

  石峰禅寺的特点是“小”:殿小、像小。

  寺院位于马路旁的小坡上,寺后是夹坡水库。因为地盘的原因,寺院显得小,但非常紧凑。所有的殿都没有“殿”的模样,都是普普通通的民间房屋,只不过墙壁涂成了褚黄色,门楣上写了殿的名称。殿有七座,但面积都很小,且除了大雄宝殿外,其它殿都是两个殿合用一间房:地藏殿与石姑殿、圣帝殿与财神殿、药师殿与韦驮殿。

  因为房子小的缘故,石峰禅寺的佛像都比较小,平均身高也就是1.7米左右,与常人无异。高大的佛像需要仰视,心里诚惶诚恐,有点压抑,反倒是小佛像使人倍觉亲切,连思维也流畅许多。

  大雄宝殿前的空地一侧有一座红砖砌的六边形四级小宝塔,下面还有一层基座,总高约8米,基座每边长1米。株洲的寺庙中的小宝塔多为铁铸,当作香炉用,砖砌的宝塔很少见,所以这座塔不免令我耳目一新。

  在石峰禅寺我还有了三个“第一次”。

  第一个“第一次”发生在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一间稍大些的平房,与别的寺院大雄宝殿的高大雄伟没得比,且门楣上不是写“大雄宝殿”,而是写着“石峰禅寺”。供奉的三世佛。殿右前角放置钟,左前角放置鼓。两边墙的壁笼中共有24尊罗汉。我的印象中,寺院一般都是18罗汉,或者108、500罗汉,24罗汉却是第一次看到。

  第二个“第一次”在地藏殿与石姑殿,这两个殿合用一室。地藏王我比较了解,石姑却是第一次见到。据殿内石碑介绍,石姑是观音的化身。但我查了一下观音的33化身,没有叫“石姑观音”的,推测可能是当地民间对观音的另一种亲切的称呼。

  第三个“第一次”在地藏殿侧墙外的小块空地上。这块小空地被充分地利用起来,种植了花草灌木,在花草灌木之中开辟了一个小小的“莲花池”,莲花池后是观音的立像,为了不让观音淋雨,还加了一个竖直的长方体的玻璃罩。这里是露天的“观音殿”。露天的殿堂我是第一次见到。

  寺不在大,有佛则灵。我认为,礼佛的实质,就是要学习佛那种豁达大度的气量和圆润包容的处世方法。世上那么多人,佛哪能照顾得过来,要发财要升官,还是要靠自己的发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