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上寒山石径斜
我这篇游记的标题借用了杜牧《山行》诗的第一句(最后那个"斜"要按湖南话念“霞”音),全诗是: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岳麓山古称灵麓峰,是南岳的第七十二峰,也是最后一峰。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故名岳麓。岳麓山海拔300米,比衡阳回雁峰的97米高多了。到过岳麓山之后,我就可以宣称,我已将南岳从头至尾游了一遍。
2015年9月8日晨,我与友人在株洲乘火车到长沙,在长沙火车站前广场乘坐“立珊专线”公交车到“岳麓山南”站下,前行50米在十字路口右拐,再行 150米,可以看到一尊毛泽东主席的站立塑像,塑像高约5米,加上底座共约9米,这就是东方红广场。东方红广场两侧各有一条路,右边的通往岳麓书院,左边的是“登高路”,通往岳麓山南大门。
这一片都是湖南大学的地盘,新生们穿着迷彩衫,正在操场军训。
9点整,我们开始了岳麓山之行。
我们决定先去右路,看看那个闻名已久的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的大门非常普通,不是我想像中的门楼式样。大门两侧有门联: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
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
这对联写得自豪又自信。
由于进院要掏50元的“玛丽”,我觉得太贵,再说我对书院并不陌生,衡阳石鼓书院我去过几次,想来岳麓书院也差不多,只是规模要大些,所以我只在大门前留连一阵,就毅然离去。
又转到登高路,顺路前行200米,来到岳麓山南大门,不收门票。大门门柱上有门联:
学正朱张一代文风光大麓
勋高黄蔡千秋浩气壮名山
上联中的“朱张”当指朱熹、张栻,此二人都曾在岳麓书院讲学。下联中的“黄蔡”当指黄兴、蔡锷,此二人都是清末民初的革命家。
进门后右转,先去爱晚亭,这是我们岳麓之行的主要目标。前行 300米,看到了爱晚亭的牌,再前行 100米,才看到其真身。
爱晚亭位于清风峡的一个小平台上,始建于1792年,坐西向东,三面环山,因杜牧《山行》中的第三句而得名,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另三亭是:滁州醉翁亭、绍兴兰亭、北京陶然亭),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自远处观之似凌空欲飞状,亭内丹漆园柱,外檐四石柱为花岗岩,亭中彩绘藻井,东西两面亭棂悬以红底鎏金“爱晚亭”,是毛泽东手书。爱晚亭柱上有毛泽东题字的对联:
山径晚红舒 五百夭桃新种得
峡云深翠滴 一双驯鹤待笼来
“夭桃”指小桃子,这里代指岳麓书院的学生,“五百夭桃”大概是说岳麓书院每期招收 500名学生。下联中的“驯鹤”不知有何典故?离爱晚亭百多米之处有一个放鹤亭,这里要“待笼来”,一放一收,又有何深意?
清风峡谐音“青枫峡”,皆因该峡枫树成林,如果是初冬来此,就可看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美景,我们现在看到的只能是青枫。
想当年,毛泽东、蔡和森等热血青年就在此聚会,畅谈革命,指点江山,挥斥方遒,那是何等地激扬,何等地令人血脉贲张。
在爱晚亭稍憇,继续上山,经隋舍利塔,再从右边小路拾级而上,途经“长沙会战第九战区司令部”特地去看了一下,原来是在一个山洞里,不过这地方确实选得好,偏僻、幽静、绝对安全。再登高,终于气喘吁吁地到了麓山寺。如果不到岳麓山,我不知道还有这么个寺,没想到它居然有了1700年的历史。
麓山寺免费可进,其山门门额上书“古麓山寺”,两边有门联“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资料上说“寺内僧众济济”,我却没有看到几位,难道他们还没上班?不对,现在是上午十点了。难道他们今天都休息?也不对,9月8日既不是节日也不是双休日。
麓山寺规模还不小,有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阁三座主殿。弥勒殿正面供弥勒佛像,背面供奉韦驮像,两侧是四大金刚(也称四大天王)。大雄宝殿供奉着释迦牟尼的三身佛。观音阁前有两株千年罗汉松,称“六朝松”,两树对立,虬枝交错,宛若关隘,称“松关”,这样的松关我在别的寺庙没有看到过。阁右下方有一井,名龙泉。阁内正面是我们常见的观音像,两旁立着善财、龙女二童子,背面是“千手千眼观音”,这个却不常见了。
我们从麓山寺侧门出来,侧门的门联比较有趣:
过此门不许你七颠八倒
到这里那管他五眼六通
横批:行愿无尽
下到大马路,顺着马路而下,到了管理处,再上西边的一条马路,准备去云麓宫。我们这里走了倒路,本可以从麓山寺东北侧的仰云亭沿小路到观光长廊后,再沿马路向南而行,经鸟语林、步虚楼,再到云麓宫,然后从云麓宫东进,经穿石坡到管理处,最后沿大马路东出南大门。
现在,我们先经过了穿石坡和穿石坡湖。
穿石坡和穿石坡湖相隔 150米,坡是自然景观,怪石嶙峋;湖是人工湖,波光潋滟。此处林壑清幽巨石横亘,山涧小溪自云麓峰流下,汇集在穿石坡湖,然后从湖底穿越巨石而过,经穿石坡直下山脚的枫林村,终年不竭。湖东面和南面修建了长廊和凉亭,长廊蜿蜒起伏,远看像欲腾空而起的龙。湖西岸修建了一座古香古色的两层楼阁,供游人歇息和观景。这个湖也是长沙市区海拔最高、水面最大的城市山岳水景,它像一块雕琢精美的碧玉,镶嵌在青山幽谷之中,又像是丽人的秋水瞳,美得令人灵魂悸动,实在是岳麓山的点睛之作。站在湖畔亭廊内可以看到整个长沙的全景,还没有登至峰顶便可以提前领略到一览众山小的美妙感觉。
离了穿石坡湖,顺着马路前行 300米,再按照指路牌的指示,沿着陡峭的石径上云麓宫。宫外有飞来石和飞来钟,飞来石又称拜岳石,在拜岳石上远望,湘江与长沙城区尽收眼底,可以领略“直登云麓三干丈,来看长沙百万家”的壮阔景像。石面上刻着一首五言诗:
片石倚中天,
云深鸟道闲。
人多祝尧寿,
登此拜南山。
第二句中的“闲”,要念湖南话“含”音(毛泽东《长征》诗中“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闲”,也应念“含”音),最后一句的“南山”,当指南岳,石名“拜岳”也是拜南岳。
但我觉得作为道教胜地,云麓宫的规模太小,甚至可以说是寒酸,所供奉的神像也远不及麓山寺的菩萨高大。难道中国本土的神仙干不过外来的神佛?我认为,至少要弄得与麓山寺并驾齐驱吧?
出了云麓宫,我们不辞辛苦地沿着马路,经鸟语林,到了观光长廊,有点失望。原以为类似于北京昆明湖畔的颐和园长廊,没承想太简陋,长度也仅百余米。
在长廊稍事休息,我们又沿着原路返回管理处,东出南大门,时间为中午12点。
感想:岳麓山风景优美,可谓避暑胜地,但墓地太多,我熟悉的、不熟悉的,反正当年长沙有点名望的人死后都喜欢往这里葬,再是风光优美阳光明媚也平添了几分阴森森的气氛。
2015.9.8 游于长沙岳麓山
2015.9.9 写于株洲
图片:
岳麓书院

观光长廊

麓山寺

穿石坡湖

东方红广场

云麓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