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怀来鸡鸣山驿,因北临鸡鸣山而得名,简称”鸡鸣驿“。始置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成化十七年(1408年)筑堡卫之。隆庆五年(1571年)筑成砖城。清乾隆三年(1738年)对城垣全面维修。现驿城东西城墙南段各有一门,门额皆书“鸡鸣山驿”。驿城平面呈方形,总面积20余万平方米,城内布局略呈“井”字形。据记载,城内设有驿城署、把总署、驿馆、驿仓、草场、马号、校场等。驿馆位于城西北,建筑为明式砖木结构,三进院落,保存较完整。驿馆后为存养驿马之处。驿城署坐落在城中心,其院落结构与驿馆相似。清慈禧太后庚子西逃时,与光绪皇帝曾住在此院。

鸡鸣山驿地处南北孔道之要冲,距京师仅130多公里,也是明代屯兵以御北患的重要城堡。明、清在此另设军递站,专驰军机情报。鸡鸣山驿是我国仅存的一座比较完整的驿城,是河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1月26、27日,
    我、巧克力、巧克力仁、美人、田野一行5人拜访了冬日里的鸡鸣驿城。




一面是斜阳下静谧的古城,
一面是京张高速公路优美的弧线,
历史竟造就了如此矛盾的景象呈现在我们面前…


一直认为走进这样古老的地方之前是需要事先用某种方式净化自己的心灵的,从沙城到鸡鸣驿20公里的徒步之旅得到我们一行人的一致响应使我相信有这种感觉的绝非我一个人。川流不息的车辆带起风尘从我们身边急弛而过,不远处的京张高速公路用一种极其现代的曲线延伸向远方。而我们背负行囊,在寒风中列队前行,或许过路的乘客们不会想到我们也是一群长跪的朝拜者,正虔诚地去往古老的远方。


经过4个多小时的行军,来到鸡鸣驿的城墙下已近黄昏时分,阳光愈加柔和,风也仿佛改变了歌唱的音调,从城边的土路拐过去,迎向斜阳的远方,有一点迷蒙,有一点悲壮,另我感觉身处塞外戈壁上的故城。然而再次回过头来,一块巨大的路牌上大大地写着“鸡鸣驿,下一出口…”——京张高速公路用一个极其优美的弧线迅速绕向鸡鸣山的背面,在这样速度的弧线面前,我们的速度可以完全忽略不计了,甚至让我感到一种时空的眩晕——我们真的离开这个现代的世界,走进另一段历史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