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城


昆明下机,立刻就转车西去。到达大理时,已是华灯初上。我对大理的向往,源自小时候看到的电影《五朵金花》 ,片中新奇、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深深吸引住了我。剑川的阿鹏,大理的金花,远在西南边陲的两个白族青年的爱情故事,更使我永不能忘。与此同时,三月街蝴蝶泉、崇圣三塔,还有那支打听的《蝴蝶泉边》便几乎成了我记忆中云南的代名词。


此次游大理,虽然时间仓促,著名的四景都没有看到,但揣着那份自幼积下的深情,仍然兴致勃勃。




大理古城


古城中唯一令我感兴趣的是,可以看到许多身着民族服饰的老阿妈缓缓踏过石板街。那身色彩明快、温暖的白族服饰,和自然悠闲的步态,才是大理古城中最绚烂、天然的景观。




身着美丽服饰的白族妇女

 




据说,善良热情的白族人民天性向往自然,将这份情感也融入到了漂亮的头饰上。发辫下盘着的绣花头巾,犹如盛开的茶花和杜鹃,这便是“上关花”;头中一侧垂下的雪白缨穗,随风而舞,自然代表了“下关风”;而绣花头帕上细细的白绒,恰是“苍山雪”的象征;而最迷人轻盈的“洱海月”呢,便着落在精心盘扎的发辫上了,它恰似一轮弯弯的月牙儿,挂在花海之中。所以有歌谣称赞白族服饰:苍山绿,洱海青,月亮白,茶花红,风摆杨柳枝,白雪映霞红。如果你能听到他们说话,那就再好不过了,因为云南话是出了名的香糯甜软,如饮佳酿,不醉而醉。


至于大理古城的鉴赏,实在难以置词。国内古城镇我看了不少,但仿佛都是一人之手制成,莫不商铺林立,歌舞喧天,而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破坏无遗。




古城夜景

洋人街


在城中略略小逛之后,选定一家白族风味的饭馆用餐,第一次见识了云南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饭菜,单单从菜名中就可令人大快朵颐:木瓜黄焖鸡,云南春卷,老人头野山菇,金刚豆,情人果炒蛋,海菜芋头汤,青梅酒。






118  大理  丽江


崇圣寺三塔 
三塔是大理的标志性建筑,原崇圣寺毁后新造,塔却还是唐代原物,――准确地说,是云南南诏、大理国时期的遗物。


南诏和继之的大理国,几乎和中原的唐、五代十国、宋代相始终,两国都崇信佛教,耗资百万修建此寺不足为奇,而值得一提的是,大理国国王多因信佛太深,常“逊位为僧”,出家地就是该寺,所以崇圣寺又称“皇家国寺”。






才村码头、洱海
既来大理,洱海是不能不去的。才村码头就是洱海边上一个租船游海的地点。我们在旅社租了自行车,从古城出发,直往码头的是条长长的马路,马路两边是平展无垠的农田,一边农田的尽头就是苍山。苍山、洱海,写尽了大理的无限美景。


来到码头,急步至停船驳台,驳台深入洱海约有十米,站在驳台的尽头,长身四顾,此时朝阳的金晖,洒在碧绿的海水上,借风微送,时时可见万点的磷光,闪闪烁烁,炫美极了。海的中央,又有青山如螺,凸出水面,倒映水中,好一派南国的风光!








论起河湖之美,北方固然不及南方,但就我见过的江、浙、沪、皖,也总不及西南的这份韵味。这份韵味,有三分的旖旎,有三分的温馨,有三分的祥和,而最重要的一份,是此地独有的少数民族的脉脉气息,有了这份气息,洱海才成之为洱海,我们才能从中嗅到多姿多彩、温婉多情的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