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归来不看云
自离开学校后,出游的城市纵然不少,景物风情纵然独特,――其中还包括新疆、青海、宁夏这样的异域风情城市,但却越来越懒于动笔。个中原因,固然是工作繁忙、百务缠身,但少了学生时代的那份激情,恐怕才是真的。于
写起游记来,不再认真搜集资料,甚而敷衍其事,匆匆几笔便即告罄。
如今云南,也是如此。但一篇序,是断断不能少的。
想来给一个省、市写序,是最容易的,却也是最难的。之所以说容易,是指不必旁征博引,广闻多记;之所以说难,是因为必须随感而发,且言之有物,――要最能代表地方特色。
南京的序,讲历史讲六朝故事;大同的序,讲军事讲战争;新疆的序,当然讲异域风情。云南的序,讲什么呢?
我原打算夸一下多民族风情,描绘一下婀娜多姿的孔雀舞,呼唤一下多情善良的阿诗玛――她的扮演者杨丽坤,人生际遇竟和主人公一样令人唏嘘。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该为世人熟知了吧,三江并流遗产我总算也走了进去,杨朔和沈从文,给云南留下了多少美文,我甚至连金庸笔下的大理古国都想到了。
大理崇圣寺,大理国历代皇帝出家的地方
但这些,总唤不起我的激情,它们或许是云南独有的,却是已为大众熟知的,用文学评论家的话说,留不下“想象的空间”了。
最终点燃我心灵火花的是,云南的云。
那是在数日考察结束之后,由兰坪取道大理至昆明的途中。车一路颠簸,我拿着小型DV,透过车窗,不懈地观景摄物,希望可以捕捉到一些罕见的奇观。
然而穿过上关花,闪过蝴蝶泉,西边的洱海为岸边的密林挡住,东侧的苍山也叫人觉得平平无奇。正百般无赖之际,忽然,一片深绿的田野占据了视界,那是苍山洱海间,能干的阿鹏和灵巧的金花们辛勤的耕作地吧!
但目光平移向前,呀,在田野的尽头,苍山的怀抱间,竟凭空多出了万道光柱,稍稍倾斜,笼罩住了一大片绿野。
光柱拢成的圆锥之外,是明亮清晰的暖午;光柱抚摸的空间之内,随着光线明暗变幻,有晴有阴,如虚如实。有几丛桉树,修长的高杆上,顶着团团树簇,恰在光柱笼罩范围之内,便被剪成一副剪影画,衬着黑山翠田,仿佛不着色彩的中国水墨画,淡雅极了!
我不由自主顺着光柱向上看,嗬,好一片云啊!
苍山顶,蓝天上,在苍山和蓝天的交界处,是漫漫无边的云,有浓的,有淡的;有黑的,有白的,有黑白之间灰色多变的;有大的,有小的;有深的,有浅的;有高的,有低的;有动的,有静的,……
这形形色色的云,不由分说,弥漫了天,覆盖了山,辐射了地,气势恢宏而不显霸气,法度严谨而不显拘束,叫人怎不叹服!
原来,那变幻多端的光柱就是它改天换地的杰作啊!
可是,这么多的云,却如何不见天阴呢?
我又转头向左――洱海的上空望去,这下,更被惊诧占据了心田。那三百里洱海上空,分明是另一个世界。天,依然是碧澈巍然的天;云,却成了闲人野士,三五成群,或卷或舒,悠悠而卧。颜色是没了变化,但白得那样一致,那样纯洁,那样柔美,那样和蔼可亲,使人忍不住想伸手轻轻地摸一摸。
这就是奇迹,云的奇迹。一边是山,高高的苍山,一边是海,广阔的洱海。一边是苍山的云,一边是洱海的云,苍山的云和洱海的云,把尘世一分为二,一边阴晴圆缺,一边光照万里。
大自然的灵动,还有比之更甚的吗?
还有哪里的云,比云南的云更神奇的吗?
世间凡俗,肉胎来,尘土去,碌碌一生,如蚁如蜂,埋头苦度却不脱五蕴六轮,可是有谁会想到,抬头望云?有谁会想到,原来有一种人生境界,就能像云一样,空灵变幻,随意挥洒?
云南的云可以,细细欣赏云南的云的人,他也可以。
当我舒身吐气,抬头问天的时候,我所看到的云,还会是云南的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