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代議制機構的國家。議會始于1265年,由貴族、僧侶、騎士和市民參加。1343年分裂為上、下兩院。上院由僧侶、貴族組成,稱貴族院;下院由騎士和市民代表組成,稱平民院或眾議院。1688年光榮革命後,確立了"議會至上"和"議會主權"原則,國王權力轉到議會,議會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
原先打算參觀國會大廈(Parliment House), 在門口突然有人攔住去路.
"要不要看議會辦論?" 見我遲疑了一會, 他馬上又補充 "但大概要等個半小時。"
心裡想著 "等半小時沒問題呀,不過我的重點是...."
沒想到此時正巧有路人經過,問了一句 "要不要錢?"
还真是簡潔又直接命中要害。
原來攔路者是國會工作人員, 正在推廣參觀國會辦論. 我因此意外地參觀了下議院的Debate。(*1)
參觀上/下議院是隨機分配的。進去後要待多久都可以。我被分配到下議院, 在同一時間上議院也有辦論。議案在網路上可以查詢到。遇到重大議案討論時來看的人或許會比較多,可能要排比較久的隊。
下院比在電視上看到的小很多, 大約只有一個羽球場大小。而它同時僅能容納議員的2/3。左邊為反對黨議員的座位,右邊為執政黨議員的座位。閣員和反對黨領袖分別坐在前排,一般議員坐在後排。下院每週開會4天,一年開會175~200天左右,而上院平均每年開會140天。議會上、下院的所有記錄除個別情況外全部公開。
在此停留了約半小時. 雖然當天討論的都是些不太重要的議題, 但這是個很好的機會感受一下英國的議會政治及紳士文化。議員發言時稱呼同黨議員為"我的摯友某某", 凡言及敵黨議員則必尊稱"尊敬的某某先生"。 議事討論理性, 對事不對人。
議院立法程式共分3階段:1.提出議案。2.通過議案。(議案必須經下院和上院各自"三讀"通過,然後交英王批准才生效) 3.公佈議案。由英王發給特許證書,交兩院議長宣佈。英王對議案有否決權,但200多年來從未使用過。
(*1)雖然事前就知道有Debate可看, 但書上寫會排隊很久,因此根本沒打算去看. 但實際上當天沒有排隊.進入等候廳後填寫資料後大概等了十分鐘就進去了.
有興趣者可以參考以下網頁 :
Debate 時間: http://www.parliament.uk/visiting/attend/debates.cf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