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岩屋枫树岭古道人文历史特色 石岩屋古道是古永嘉县与瑞安县的交通要道,根据清光绪年间宗源翰所著的《浙江全省舆图并水陆道里记》记载,温州府西向的陆路干路从小西门(来福门)出发至桐岭分水城,有支路自塘下西行至任桥、雄溪、仙人屋、九峰山东与瑞安交界。其中雄溪-仙人屋-九峰山东,就是现在的石岩屋古道。 市区方向去石岩屋古道,可驾车沿瓯海大道一路西行,至尽头圆形花坛转盘处,左拐入一条田间水泥公路,一路直行至 ...
白箬岭古道人文历史特色白箬岙岭处于雁荡与大荆的交界处,旧时,来往温台之间的行人多数经过此岭。岭下有一条二米左右宽的石头路,路面平滑。岭头有一石筑路廊,名为“小憩亭”,建于咸丰年间,距近已有一百多年。路廓正间外面二根石柱上刻有捐建此路廊的人的姓名和数目,中间二根石柱上刻有一幅对联,路廊内供有数尊佛像,游子商贾路过此岭,可在亭中小憩片刻,可在此祈佛拜神,求一路平安、生意兴隆。路廊再往前走,便是一段寨墙 ...
瞿湖林源古道人文历史 瞿湖林源古道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东晋时期,谢灵运于宋永初三年(422)至景平元年(423)任永嘉太守,作《过瞿溪石室饭僧》诗,其中有诗句:“钻燧断山木,掩岸墐石户”,说的是瞿溪僧人断木钻隧,以石屋为居的清苦山居环境。瞿湖林源古道从分水城下行瞿溪300余米处的路旁有一巨石形成的天然遮风避雨处所,现称为“石崖屋”,为民国廿七年(1938)瑞安林溪对坑人王卓所题,显然是 ...
矾藻挑矾古道人文历史挑矾古道有很多线路,主要有三条线路。1,矾前线,应是最早的挑矾线路,其路程较短全程约25华里,从矾山挑到前岐矾馆后,再小船运到沙埕港,装上大轮船外运。但因明矾生产污染及前岐两地(前岐属福建省)纠纷不断,后逐渐缩小运输规模。2,矾赤线1940年,因原平阳县县长张韶舞为了便于搜刮民脂规定明矾只准从赤溪出运,全程30华里,矾赤线因此曾经繁荣了一段时间。3,矾藻线开辟于上世纪40年代中 ...
平阳大岭古道人文历史特色大岭古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腾蛟镇凤巢社区硐桥头至瑞安交界的双狮山上,始建于唐,自古是平阳县水头、凤巢等地通往瑞安平阳坑的交通要道。明代中叶,沿海倭寇为乱,通道更为平阳南北港以及泰顺(时未建县)、福鼎等地前往瑞安、温州的内地要道。大岭古道呈南北走向,南连凤巢大岭直至水头,北经瑞安平阳坑半路堂至瑞安,西接凤巢仁加垟,北望凤巢秀垟村山寨王庙,途经腾蛟镇凤巢社区硐桥头、大岭、 ...
大会岭古道人文历史特色 大会岭虽历经数百年,仍保存完好,且人文景观众多,相传明开国元勋刘基曾从此古道经过。古道沿途集中了多种文物遗存类型,显示了各个时代的历史文化气息,有会吉桥、岭脚亭、半岭亭、会云寺、云亭庵、云顶寺、元末吴成七农民起义时建造的白杨寨遗址等,其中还有从清道光至民国期间的石碑9块,香炉1个,在半岭亭还有一座用规整的桃花石和青石砌凿而成的正方体古灶台。 ...
荆襄古道人文历史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是唐代诗人王维对荆门的真实写照,荆门为什么称“荆楚门户”呢?正确的解读应该包涵两个荆门,即现在宜昌下游长江边的“荆门”和荆襄古道上的“荆门”,两座荆门均处于荆山山脉向江汉平原过度落脉地带,一座据水路,一座据陆路,历史上其军事战略位置险要,“西控巴峡,东连鄢郢,南捍江陵,北接襄邓,水通江汉,山连巴蜀”,昔楚人“毕露蓝缕,辟在荆山”,先占据江汉,以“方城为城,汉 ...
斤岭古道人文历史 因为此岭从梁弄集镇翻越到南端的鹿亭乡中姚村正好十六华里,古时十六两为一斤,所以当地百姓习惯称之“斤岭”。无独有偶,明代有个老和尚路过这里,在半岭上休息,他俯身观玩山景,顿觉整条岭犹如一杆巨秤,他坐着的岩石就像一只秤砣,连声赞叹,并取出笔,蘸上朱砂,在大石岩上写上“斤岭”两字。后人观之,把它凿刻,至今字迹尚能依稀可见。自此,人们把这块岩石亦称为“凿字岩”。 古时,斤岭乃是杭、绍经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