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子戏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俗曲、柳子,高腔、乱弹、青阳、昆曲和皮黄诸腔。现已挖掘出的传统剧目近200出,其中以俗曲演唱的剧目占半数以上,其代表剧目有《白兔记》、《金锁记》、《孙安动本》、《抱妆盒》、《玩会跳船》等。这些戏具有“音似弋腔,而尾音不用人和,以弦索和之,其声悠然以长”的特色,“柳子调”也是民间流行的曲调,用它演唱的剧目也为数不少。它是由七字句或十字句组成的上下句式,唱词更为通俗易懂,朴实无华,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现存的“柳子”剧目有《打登州》、《打时辰》、《憨郎观灯》等。除去用俗曲和“柳子”演唱的剧目,柳子戏还吸收了高腔、青阳、乱弹、罗罗—娃娃、昆曲、皮黄的一部分剧目和唱腔,曲调有越调、平调、下调、二八调四种。有人曾用“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来形容柳子戏腔调的丰富多采和曲折委婉,确不过分。它所用曲牌共有300种之多,常用的二三十种,如“黄莺儿”、“娃娃”(有20多种唱法),“风入松”、“混江龙”、“驻马听”、“步步娇”、“锁南枝”、“驻云飞”、“大青阳”、“佳枝香”等。伴奏乐器为三弦、笙、笛,打击乐器有单皮、大锣、钹、手锣等。可见,柳子戏的形成与发展,是容纳了明清以来盛行的各种古老声腔,经过充分吸收融化而成的一个丰富多采,独具风格的古老剧种。 天下民宿
山东柳子戏职业班社甚众,流传甚远。值得重视的是柳子戏和曲阜孔府的戏剧活动关系比较密切。春丁、秋丁祭祀时,柳子戏科班曾在孔林演出过《大桑园》等剧目。孔府的几个乐舞生都能粉墨登场,称为孔家班。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酷爱柳子戏,并曾亲自扮演过《斩李钦》中的院公、了环等角色。山东的曲艺品种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也有几十种,如:擂琴、鲁西北弦歌、鲁南五大调、渔鼓坠、聊城花鼓、胶东大鼓、莺歌柳书、莱阳弹词、济宁串蚊、俚曲、临清琴曲、临清时调、南城调、单弦、河南坠予、苍山花鼓、杂巴调、西河大鼓、老四平调、东路大鼓、小鼓、山东落子、山东渔鼓、山东柳琴、山东八角鼓、山东琴书、山东评书、山东快书、止东大鼓、三弦平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