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国小调的崛起和蓬勃发展,是与安国的特定历史地位分不开的。安国古称祁州,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明末清初被誉为“天下第一药市”。南药北药的大交汇,带来了南北文化的大交流,异地风土人情丰富了安国小调的曲目。例如,传唱的《画扇面》、《绣八仙》有扬州、苏州等水乡的乡土味;《五哥放羊》、《蓝天白云》有北国的草原风情;《绣荷包》、《送情郎》带有黄土高原风格;还有《山西五更》、《观花灯》、《劝丈夫》、《探情楼》、《水中月》、《小上庙》等,这些曲目同安国土生土长的小调《四季花》、《揭盖头》、《拜花堂》、《上花轿》以及《打夯》、《拉车歌》、《上梁歌》等,一起促进了安国乡土文化的发展。
1949年后,在挖掘整理濒于失传的民歌122首、乐曲56首的同时,又先后创作出《拉车歌》、《缝垫肩》、《药都小唱》、《看电视》等数十首新民歌。(河北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