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岭市大溪镇陈洋村的深山丛林间,绵延着一条神秘的古道。它蜿蜒于田野山脉之中,与山溪相随。是一条往来闽浙的官道、商道,也是一条探险科考的古道。它就是有着“东瓯王国”国道之称、温岭山脉之祖的盘山古道。
人文历史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浙江省温岭市大溪镇盘山上走的人开始多起来,开始有了路。只知道宋代的温州状元王十朋有一首描写盘山的诗:“一岭迢迢十里赊,行人终日踏烟霞。青山遮莫盘千匝,归梦何曾不到家。”盘山路极难走,《嘉庆太平县志》上说:“盘山……山势自雁荡东北太安山(原注:俗名太湖山,乐清界)奔腾起伏至绣岭(原注:黄岩界),南纡北指,曲折盘旋,周围数十里,故名日‘盘’。瓯人语‘盘山盘半年’,极以状其险远。”山路如此险远,人们却还是要走,自有其不得不走的理由。
盘山岭是温岭、乐清、黄岩的交界地,是古代台州、温州之间的门户。要想登门入户,就不能不走。尤其是宋室南渡以后,政治、经济、文化南移,台温两州地位上升,作为南北交通的要道,盘山岭上自然行人不绝了。也无怪宋代以后,对盘山的记载渐渐增多。直到明清时期,盘山依然繁荣。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三游雁荡,在游记中曾提到路过盘山岭。其万历四十一年(1613)四月十一日日记云:“二十里,登盘山岭,望雁山诸峰,芙蓉插天,片片扑人眉宇。又二十里,饭大荆驿。”到了清代,还由南来北往的行人及当地民众集资,在岭脚建了一座路廊,遮风挡雨,供人休憩。古道的衰落始于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公路交通网的兴建,走的人渐渐少了,盘山古道亦渐渐被遗忘。
1、这原来是“东瓯王国”的国道。
2、东南大学士宋人王十朋,考取进士后回乐清老家,在盘山岭的路廊照壁上题诗道:“一岭迢迢十里赊,行人终日踏烟霞。青山遮莫盘千匝,归梦何曾不到家。”
3、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过盘山古道后,在卷首写道:“登盘山岭,望雁荡诸峰,芙蓉插天,片片扑人眉宇。”
特色
潘郎鳝面:选用粗壮的鲜活黄鳝煮熟切丝,然后猛火烧热色拉油,以葱、姜、蒜爆炒鳝丝,加干豆面及各色佐料翻炒,加水烧汤,油润清香,可与杭州的“虾爆鳝面”媲美。
麦饼、拭饼:小麦粉烙制的薄饼。前者先制成薄饼再烙熟,后者先制成粉浆,再在平底锅中拭匀烙熟。均可中裹多种荤素菜肴,卷成筒形,现卷现食。
糟羹:以米粉或薯粉入汤,杂以多种佐料制作成羹,有咸、甜两种,为元宵节食品。平时以薯粉制作者,称“山粉糊”。
硬糕:为温岭神童门的特产。选上好糯米浸水,拌上洁净细沙入锅,炒后去细沙,打成粉。再将菜叶切碎拌于米粉中。吸去炒米粉“火气”,筛去菜叶,在米粉中拌上白糖,加入当归、元参、山楂等中药,做成长方形糕。然后粘上芝麻、花生,炊熟后以白炭火烘干,即成“硬、甜、脆、香”的神童门硬糕。
漾糕:大米粉制。2寸见方,上下两片薄饼,中嵌糖馅。用来馈赠亲友时加盖红印,以取吉祥之义。麦虾:麦粉和成面糊,经充分搅拌,增加韧性。然后以筷削条入锅,条条面疙瘩跳入沸水,像虾一样在水中浮动,故以此得名。出锅后加香菇、香肠、早瓜、牛肉等佐料,汗香味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