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坑村是一个古村,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拥有泽雅现存最为完整的古民居群,连片野韵的古民居为典型的纸山建筑风格,它蕴含了纸山特有的文化内涵。泽雅水库和西岸的交界处的吴坑古桥,吴坑古道的起点,是早年吴坑村与外界连接沟通的重要交通枢纽,崎岖的沿溪山路、溪涧、飞瀑、竹径、湖泊、风水树、单孔石拱桥和古老村落,是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人文历史
轻松古道行,带好水和干粮走起!
吴坑桥在泽雅水库和西岸的交界处。是一条单孔石拱桥,早已荒废,桥面杂草融融,桥石发黑,历经岁月的沧桑。站在桥上,往外看,是一条崭新的水泥公路桥;往里看,两岸峻拔的大山间,是一条深不可测的山峡,但见清澈的溪水汩汩流出山外,尽显大山的神秘和灵气。这里是泽雅西岸纸山的门户所在。
泽雅人把古道叫山岭。吴坑桥的那头就是吴坑岭的岭脚了。山岭是粗石筑就,路基宽1.5米左右。清晨的细雨或露珠润湿了石头山岭,这蜿蜒在青山间的山岭显得厚重,古意悠长。山岭傍着溪涧而上,一级一级像极了琴键,我们脚步雀跃,弹响琴键。一路上,“哗哗哗”的是流水声,“沙沙沙”的是飞瀑声,中间和着几声鸟鸣,这些大自然的天籁之音让心灵澄澈如草叶上的露珠。
特色
(1、吾坑古道百二碣)
古道据说是昔日永春石鼓一带往德化大田的要道,途经吾坑、吾峰张格、蓬壶汤城、苏坑、德化英山到德化。吾坑残存的是其中由岭兜桥开始的长岭,有数百级石阶(碣),所以称为“百二碣”。岭兜桥原是廊桥,但屋盖已无存,保存尚好的是形态古朴的梁式桥桥身。

【2、古朴的岭兜桥,乡老传为慈善名家尤百万出资兴建于清代。又据《八闽通志》,“岭兜桥在二十三都,洪武二年,里人郭得人建。”那估计岭兜桥是明洪武二年(1369年)郭得人始建,清尤百万重修,1960年华侨重修廊桥屋盖。】
和闽南其它廊桥不同,岭兜桥不是用木柱支撑屋盖,而是用石条砌成墙承屋架屋盖,迎水面桥中段石墙放空做成矮墙外加木护栏可供行人休憩,去水面建桥亭供菩萨保佑行人平安。

(3、岭兜桥上的石墙——顶上的屋盖已无存)
岭兜桥底是四条巨大的石梁,石梁不甚规整,棱角向下安放,估计是为了增大抗压力——古人是很聪明的。

(4、岭兜桥底的四根石粱)
岭兜桥周遭竹木森森,环境略显昏暗,再加上人迹罕至,似乎成了时光停摆的地方。

(5、岭兜桥畔的古树和麻竹)
一位路过的老农介绍,昔日这里很热闹,六十年代初,已损毁的廊桥屋盖由华侨出资重建。那时吾江、半岭合在一起是一个大队,大队部就在桥头,旁边是蔗铺(轧甘蔗生产乌糖);桥的另一头有诊所、麺其(面条)店……
(6、岭兜桥头遗留的轧蔗石具之一,另外还有几个形状不同的)
现在可是“人去楼空”,空留石柱陪伴古桥聆听桥下的流水潺潺……
再看古道,便有了些生意,仿佛上面还行走着行旅客商和肩挑手提的农人;细看古道,有些地方铺砌满讲究的,可惜留存的不多。

(7、古道保存较完好的路段)

(8、古道向上,通向远方……)
几十年来,古道陆续被破坏,能留存至今的,实在不多,该好好宝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