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矾古道人文历史矾山,旧称赤垟山,位于苍南县矾山镇。盛产明矾,其储量占世界明矾储量约60%,是名副其实的矾都。早在明代初期,矾山已经开采明矾,到清代中期,开始较大规模采矿。民国时期,随着明矾销售大增,明矾产量亦大增。但早期山路崎岖,对外没有通公路,明矾的运输只能通过人力挑运,遂产生了不同的挑矾线路。如今,这些线路已经基本废弃不用,成为名副其实的富含人文内涵的古道。挑矾古道的前身,是浙闽古驿道。浙闽 ...
眉西古道人文历史 明朝时,四川温江至建昌(西昌)有一条驿道,所经大渡河因地势险要,环境恶劣,往来行人多死于瘴疬之间。洪武十七年(1354年),督蜀景川候曹震为解决川西南商旅运输,消除行人死亡之患,走访老人调查得知,很早以前眉州(眉山)至峨眉至建昌就有驿道,且山势稍缓,无瘴毒、少匪患,路程亦短,因垮塌路断,无人行走而废弃,于是命其开通驿道。此道从峨眉接口,在大为分路向西经玉龙观音岩进入峨边境后,沿朘 ...
能高越岭古道人文历史能高越岭古道原是泰雅族古道,西自雾社(今南投县仁爱乡),东至初音(今花莲县吉安乡南华村初英)。日治时期,日本台湾总督府曾经利用此古道,修筑能高越警备道路。后来计划在此道沿线兴建电塔,以将东部多余电力输送到台湾西部,但因太平洋战争而没有实施。1950年,美国拨给台湾电力公司130万美元的外交援助,其中40万美元指定兴建这条东西输送线路。台电总工程师孙运璇率领工程人员,在此兴建了电 ...
锥麓古道人文历史特色锥麓古道全长约16公里,其两端分别在巴达冈和合流口(慈母桥)附近,路途惊险,从高处向下俯瞰,渺如细线的中横公路断续穿系在立雾溪谷间,带来莫大的视觉震撼。锥麓古道全长约16公里,其两端分别在巴达冈和合流口(慈母桥)附近,攀登时多从靳珩桥附近下切至谷底,强渡立雾溪,上抵巴达冈的入口,并由此展开惊险的横断之路。由近800公尺的高处俯瞰深峡,渺如细线的中横公路断续穿系在立雾溪谷间,带来 ...
安通越岭古道人文历史走在玉里镇安通越岭古道,可以体验古早时期这条道路的原乡风情。玉里镇郊横越海岸山脉的安通越岭古道,在荒废多年后,最近由花莲林管处斥资600万元重新开通,这条全长13公里的古道,在古早时期是阿美族人的姻亲路,也是传教士深入内陆的宣教路,二次大战期间更是一条逃避日本警察查缉的走私路,在现代则是一条充满人文与旅游风情的乐活逍遥游新动线。安越岭古道的辟建与八通关古道颇有渊源,清光绪元年( ...
富士古道人文历史富士古道为日据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且推定古道乃昔日为了牧牛而开辟的,因此富士古道可以说是一条牛路也称为富士坪古道。登山口有小石碑,立于民国甲辰年(民国53年),记载这条石阶路是由一位八十八岁的居民许国安独自出资重修的。石阶宽约一公尺,笔直陡上,中途一座纪念石碑,立于民国乙巳年(民国54年),写着私资铺设道路,內容相同。约七、八分钟,便抵达上方处的福德宮,该处一石碑,乡长所立,表扬许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