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岭古道人文历史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知县戴镗为防卫倭患,在此设立“车岭关”,建石砌关门,称“隘门”,为东南路第一险峻处,有匾日:“南门锁钥”。沿岭有4亭2泉,岭边遍植枫松,大者高达30~40米。以一条长岭(12900级),四座古亭,山高岭峻取胜,岭头亭边有嘉庆十七年(1812)郭宜魁题的“岭峻云深”摩崖石刻,每字两尺见方。清朝雍正12年(1734),寿宁县改隶福宁府。自此,寿宁行政重心南移 ...
车慈岭古道人文历史 车慈岭古道,那里有美丽的古树红枫。据称,古道两旁有76棵古老的枫树,为省级古树保护群。 车慈岭又名太师岭,位于浙江省东阳市千祥镇三联区光周村(原为三联镇光前村)与磐安交汇处。东径29.037237,北纬120.394235。建于清代,距今有200多年。因路两旁边有76棵百年枫树而出名,车慈岭枫树76棵。树高均在20米左右,胸径大者79厘米,小者50多厘米,树龄200余年。 车慈 ...
阳峰古道人文历史 阳峰古道是清领时期从竹子湖通往士林、北投的一条古道,由于道路的开通,古道概略被切割为北投段以及竹子湖段。阳金公路开辟后,这条古道逐渐没落。阳峰古道北投段的入口在阳泉路与纱帽路交界处,两条路以鼎笔桥为界,泉源路这一端为阳明净水厂,纱帽路的一端为宝山建设招待所,早期据说是日志时期台北州议员山本義信的姨太太所开的温泉旅馆。特色 阳峰古道令人惊艳之处: 一来是沿途的自然景观中兼有人文遗迹 ...
永乐古道人文历史 珍溪流域历史悠久,文人辈出。唐代廊下有黄、瞿、郭、李、吕、朱等姓世家居住。宰相吕諲(718~775)及其子兵部尚书仁灏(736~798),墓葬于永嘉真溪里十景坊凤山峦,后人称之为吕公山。瞿端媚(806~885),登唐开成丙辰(836)第,授明州(今宁波)府尹,赠中宪大夫,避乱隐居廊下。宋代珍溪朱氏宗族人才辈出。朱师回,元祐元年(1088)进士,肇庆府士曹,富有文才。此后又有朱利涉 ...
松门岭古道人文历史这一段古道、路廊和两旁的风光,仍不乏四百年前的韵致。宁海县旅游局和岔路镇政府还在松门岭脚立碑。松门岭更是当代徐霞客考察观光的必游之处。节假日休闲游的好去处. 松门岭在距县城以西18公里的岔路镇兆岸村对岸。属于王爱山岗。昔年,王爱山又为宁海至天台的必经之地。徐霞客两次由宁海到天台山都经过此处,并写下了不朽的篇章。第一次是在1613年5月19日开游的记载:”……,四月初一日,早雨 ...
徐霞客古道(湘溪古道)人文历史 “徐霞客古道”位于宁海县,是《徐霞客游记》中所述之行经路线。古道原为宁海至天台府的要道,约建于唐代,现存古道约50公里。 有关人士认为,徐霞客古道应该是徐霞客“一根竹竿走天下”所走过的所有道路。不仅是浙江的宁海,天台、诸暨、雁荡山等,还有贵州等祖国的大好河山,都应该属于“徐霞客古道”的范畴。去年国务院将5月1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后,以《徐霞客游记》为依据的徐霞客古道 ...
芝林古道人文历史 余姚芝林古道地处四明山北麓,境内山峦连绵,古桥伫立,山岙弯弯,竹木茂盛,溪流纵横。幽谷、溪流、古树、古桥,村落人家、竹林,景色诱人,有“浙东九寨沟”之美称。芝林古道的精华在于白岩溪,溪长约5公里,溪滩宽阔,溪底平坦,溪水清澈,常年不断,进入白岩溪,似进入人间仙境,不仅能领略到山水自然美景,更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无限情趣。 千年的白岩禅寺默默地守候尘世的轮回,说说人间的冷暖。 据说白 ...
黄泥岭古道人文历史 《嘉靖太平县志》在写到天马山时提到,“天马山,昂首霄汉,势如行空。在县治南偏东……其支东北行,冈峦秀润,上有雁鸣塔,与天柱、兴文二塔并峙,望之如天外三峰。岭路通郭岙,名黄泥岭。故老云:旧本无岭,迁遣时界外人为官兵所驱,众潜避逾此,三日夜络绎不绝,遂成大路。” 郭岙即今城南横山郭岙(又名谷岙),迁遣指的是明朝初年,倭寇横行,明廷实行迁界政策。 《嘉靖太平县志》在写到乌沙浦时说:“ ...
菩提岭古道人文历史 古道坐落于“白岩山”左侧,全长约15公里,步行单趟大概需要1个半小时。古道路面全用鹅卵石铺成,迂回曲折,盘旋而上。一路景色,赏之心畅,观之目悦,听之如“二泉映月”,闻之可沁入心扉。 相传南宋小康王逃难经过菩提岭。欢喜岭墩是通往菩提岭的一道折弯的山脊尖,小康王就是在这里用山上的野茶叶解渴,山风吹来,清凉可人,使小康王既解了爬山劳累之乏,又远离了追兵,高兴之至,故名“欢喜岭墩”。过 ...
茅镬步道人文历史 参天古树、荫可蔽日,风乍起,黄叶满地。 藏于四明山深处,有着“浙东第一古树村”美誉的茅镬古村,因地质灾害隐患而整体搬迁拆除,有着400余年历史的茅镬古村,从此人去楼空,只留下片片回忆。步道也是一去不复返。特色 四明山深处浓缩了满坡多彩的树林和嫩绿透明的溪水这二种美景。 山高路陡弯多,赏景不开车,开车不赏景。 幽绿的潭水。潭边要注意安全,水多路滑,潭水可是:看似三尺浅,实则千丈深。 ...